8月18日下午,郑建荣厅长在我厅接受新华社采访,介绍我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成效及下一步思路。以下为部分采访内容摘选。
新华社: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引领门户地位进一步增强。在投资贸易方面,广东展现出哪些新优势?
郑建荣:贸易方面,一是民营企业的逆势上扬和一般贸易取代加工贸易,成为广东开放型经济“气质”的主导力量。去年,一般贸易在广东进出口总量中的占比达43.6%,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占比。今年上半年,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2.7万亿元,首次成为全省第一大出口主体。二是高附加值的“广东品牌”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东方电气的核电设备用到了法国核电站,被称为“中国特斯拉”的广州亿航184载客无人机亮相迪拜上空,华讯方舟成功研发世界首款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宇科技柔性显示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利用外资方面,广东通过强化与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的对话和沟通,加强招商引资海外信息收集与项目储备,引导境内外招商引资资源有效对接,美国思科、通用电器、沃尔玛,德国西门子、巴斯夫、欧绿宝等一批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已对粤投资或意向投资。在外商投资“放管服”改革领域,广东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审批改革,超过96%的外资项目以备案方式准入,办理时限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减到3个工作日。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省存量外资规模4132亿美元,居全国第一;2017年上半年,我省实际外资达768亿元人民币、增长17.7%、增幅在沿海主要省市中位列第一。
这是堪称历史性跨越的转变,显示出广东的新旧动能转换,不仅体量大,而且动能新、质量高,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正在形成。
新华社:明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靠改革开放起步的广东,如何再创开放新局?
郑建荣:《广东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行动方案》即将出台,方案旨在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实现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当好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主力军。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去年,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6.5%,投资增长高达65%。许多广东企业搭上了“一带一路”的列车,参与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境外产业集聚区。今年9月,广东一批上市企业将奔赴白俄罗斯,考察当地的广东光电产业园区;一批已经在非洲扎根的广东企业,正在谋求扩大规模,并吸引上下游企业完善当地产业链条;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的推介也如火如荼,一位难求。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在珠江口落地。广州、深圳等珠三角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是“开放之湾”,将成为我国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广东正在把握这一新机遇,强化与港澳的更紧密合作,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合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我们有理由期待,广东将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全国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