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缅经贸合作行稳致远
2021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驻缅甸使馆经商处以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出发点,在缅甸政局动荡与疫情蔓延叠加共振的复杂局面下,坚定不移稳住对缅经贸合作基本盘,推动中缅务实合作行稳致远。
畅通渠道,贸易往来潜力巨大
2021年中国继续保持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最大的出口市场,同时也是缅甸重要的投资来源国。缅政情疫情交织叠加不改中缅经贸合作优势互补的基本面。缅甸对华出口特别是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展现出一定的韧性和活力。缅方重视并成功参加第四届进博会、第18届东博会,为缅甸水果、茶叶、咖啡等特色农产品开拓中国市场获取更多机遇。中缅双方克服疫情影响,以“云”方式举办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稳定疫情下中缅供应链产业链。中缅双方着力加强边境疫情联防联控,推动中缅边贸恢复通关。中方向缅北地区定向捐赠100万剂疫苗和防疫物资,援助建设木姐新冠肺炎治疗中心,初步实现防疫关口前移,并探索以集装箱吊运等非接触方式开展货物跨境运输,统筹兼顾了疫情防控和边贸稳定两个大局,维护中缅双边贸易畅通稳定。2021年,缅甸青贮饲料获准从云南口岸对华出口,缅甸输华玉米、香蕉检疫议定书即将签署。缅农产品对华出口品类再次拓宽,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峰会上宣布进口更多东盟国家优质产品承诺的缅甸方向具体实践。在新发展格局引领下,中国将进一步向缅甸开放市场,与缅甸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为缅甸对华出口提供新动能。
和衷共济,抗疫合作共克时艰
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缅两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树立了抗疫合作新典范,谱写了胞波友谊新篇章。面对缅甸来势汹汹的第三波疫情,中方在缅方急需的抗疫物资跨境运输方面作出特殊安排,广大在缅中资企业主动捐款捐物支持缅甸抗击疫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中缅命运共同体精神。今年,中国已向缅提供疫苗3879万剂,其中无偿援助890万剂,中国向缅方提供新冠疫苗超过缅获得疫苗总数的96%,助力缅甸实现年底疫苗覆盖50%接种人口的目标。着眼缅甸持续开展疫情防控需要,中缅双方还在积极推动疫苗在缅灌装生产合作。中缅双方配合推动“春苗行动”及加强针在缅成功稳妥实施,在有效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为缅筑牢免疫屏障提供有力支持。
攻坚克难,稳住对缅投资基本盘
一年来,中缅双方合作项目克服困难继续推进,在严格防疫下加紧复工复产。针对缅甸安全环境不靖,局部冲突波及我国在缅中资企业和大项目的情况,中方持续压实缅方安保责任,妥善处理涉中方安全事件,为企业在缅经营生产保驾护航。当前,中缅产能合作主力军纺织制衣业复产稳产总体态势较好,皎漂经济特区、中缅公路铁路、电力能源等互联互通项目合作稳中有进,对缅投资和工程承包合作基本盘稳定,为我国保持与缅友好合作提供支撑。中缅必要人员往来“快捷通道”运行顺畅,确保重点合作项目顺利有序推进,助力缅甸经济民生发展。
民生导向,经援提升舆情民意
中国援助始终秉持为缅甸国家好,为缅甸人民好理念,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不附加任何条件,得到了缅方各界的高度肯定。一年来,对缅援助稳妥有序推进,实施中的项目相继传来阶段性成果的好消息,援缅国家体育馆维修改造项目顺利竣工移交、疾控中心和医护培训中心正式开工、铁路车厢项目完成交接、曼德勒第二工业培训中心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启动等,艺术剧院、减贫合作、蒲甘他冰瑜佛塔、滚弄大桥等项目稳步推进。中方还结合缅方实际需求,扎实开展援缅多双边班人力资源培训和学历学位招生,涵养缅各界人脉,培育知华友华力量。同时,中国积极落实G20缓债倡议,助缅减轻债务压力。
危中寻机,金融合作再结硕果
中缅金融合作是双边合作的重要支柱。缅甸中央银行于2019年1月增加人民币为缅甸官方结算货币,此后中方持续同缅方探讨推进人民币本币结算在缅落地。2021年10月,人民币成为缅甸境内合法兑换货币,12月14日人民币本币结算正式在边贸领域启动试点。这既是中缅深化金融合作的重要一步,也提升了人民币在缅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中缅边贸直接使用人民币和缅币进行结算,将有助于降低双方企业交易成本,促进两国贸易往来,让中缅金融合作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两国人民。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缅甸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也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中缅双边合作前景广阔。尽管短期内对缅工作面临不稳定、不确定性,但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中缅经贸合作韧性强潜力足,历久弥坚。中方愿同缅方携手发挥互补优势,拓展合作渠道,挖掘各领域合作的新增长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促中缅务实合作提质增效、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