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冲击,中东欧国家经济皆现负增长
日前,北京外国语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中东欧蓝皮书: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2021)》。报告指出,2020年,中东欧国家经济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打击,各国经济全部出现负增长,经济不同程度陷入衰退,登记失业率普遍上升。
报告称,伴随经济衰退、支出增加和预算赤字扩大,中东欧各国公共债务水平普遍升高,财政状况恶化。由于疫情导致的经济活动减少和国际供应链中断,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几乎所有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总额都不同程度地下降。
为缓解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各国出台一系列经济救助和刺激计划,欧盟也采取措施应对疫情冲击,设立恢复基金并有针对性地增加2021年至2027年欧盟长期预算,同时通过西巴尔干经济投资计划,向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的西巴尔干国家提供援助,以期帮助中东欧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
经济普遍衰退
报告指出,2020年中东欧国家经济普遍陷入衰退,但衰退程度差距很大。其中,立陶宛的经济表现最好,2020年仅衰退0.82%,塞尔维亚次之(0.98%),波兰(2.7%)、爱沙尼亚(2.9%)、阿尔巴尼亚(3.3%)、拉脱维亚(3.61%)、保加利亚(3.8%)、罗马尼亚(3.9%)、波黑(4.5%)和北马其顿(4.5%)的经济表现居中,衰退程度均低于中东欧16国的平均水平,匈牙利(5.1%)、斯洛伐克(5.2%)、捷克(5.6%)经济衰退程度较深,克罗地亚和黑山的经济表现最差,分别衰退8.4%和15.3%。
报告称,疫情对中东欧国家经济的冲击是多路径的。疫情冲击下各国经济的衰退程度,与一国宏观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财政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有效性,以及封锁限制等抗疫措施的范围和严格程度密切相关。总体来说,产业结构以面对面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经济抵御疫情的能力更差;拥有强大的制造业部门且产业结构更为多元化的国家经济韧性更强,更能抵御疫情的冲击;而拥有强大的ICT产业和数字服务业的国家将受益于疫情冲击所导致的需求结构的改变。从需求结构来看,外需主导型国家在面对疫情冲击时表现出更大的脆弱性;而内需主导型国家抵御疫情冲击的能力,与政府的执政能力、财政赤字水平以及扩张性政策力度和有效性密切相关。一国经济受疫情冲击的路径,随着一国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不同而不同。而根据本国经济受疫情影响的路径,制定和实施更具针对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可以提高政策的有效性,降低疫情对本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医卫系统不堪重负
报告指出,2020年,中东欧国家社会与文化领域受到疫情的直接影响。各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状况不容乐观,疫情凸显了中东欧国家医疗卫生系统投入有限、医疗资源较为匮乏的状况。疫情发生后,中东欧国家普遍关闭幼儿园和大中小学等教育机构,采取远程教育模式。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中东欧国家关闭了一些文化场所,取消了一些文化活动,并探索适合疫情时期的特殊方式开展文化活动。
地区合作不断推进
报告指出,2020年,中东欧国家与欧盟关系继续在曲折中前行:匈牙利和波兰与欧盟的关系持续紧张;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加入欧洲汇率机制,两国朝进入欧元区迈出重要一步;西巴尔干国家入盟进展有限。
2020年,北马其顿加入北约,中东欧多国继续加强与美国在军事、能源、5G网络等方面的合作,外交活动频繁。
与俄罗斯关系方面,中东欧国家继续呈分化状态:塞尔维亚、匈牙利等继续与俄罗斯保持较为密切的关系;捷克、波罗的海三国和罗马尼亚等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更趋紧张。
在地区合作方面,2020年,中东欧国家地区合作不断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维谢格拉德集团多次举行领导人会晤,商讨疫情防控、经济发展、欧盟长期预算和恢复基金、白俄罗斯危机等问题,协调立场,加强合作;斯洛伐克推进与捷克、奥地利组成的斯拉夫科夫三角合作框架;波兰、立陶宛和乌克兰成立“卢布林三角”;“魏玛三角”三国法国、德国和波兰外交部长自2016年以来第一次会晤,讨论白俄罗斯局势、欧俄关系、东部伙伴关系、跨大西洋合作、疫情应对等问题;“迷你申根区”三国塞尔维亚、北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签署备忘录,就工作许可、自然灾害互助和缩减通关程序达成共识,并进行抗疫合作。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持续推进
报告指出,2020年,疫情的发生没有阻碍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持续、稳步发展,抗疫合作亮点突出,经贸合作提质升级,人文交流不断深化。疫情发生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从国家到地方、从驻外机构到民间团体、从企业到个人等各个层面相互支持、合作抗疫。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达1034.5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增长8.4%。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了一系列人文合作协定,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以多种形式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在合作抗疫、经贸和人文交流不断深化的同时,中东欧国家对华关系中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从转型与欧洲一体化的视角看,中东欧国家对华关系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至少受到中东欧国家向西方模式转型时所坚持的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及欧盟与美国的对华立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