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仲裁实践推动国际工程争端解决
国际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最活跃、也是争议发生最频繁的商业领域之一。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如何维护海外工程承包商的法律和经济权益,备受业界关注。
9月15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主办,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科伟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法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十届中国仲裁周海外建工领域争议解决分论坛在浩天北京总所举办。论坛以线上+线下形式进行,与会的多位专家学者、律师及知名企业管理者与法务总监围绕“与总法对话:新形势下的海外建工项目及争议解决”的主题展开了多视角、多维度的探讨。
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道阻且长,如去年贸仲受理的涉及“一带一路”的案件就呈增加之势。贸仲首创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制度,这一由中国走向世界的“东方经验”已成为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的重要方式,可在服务国际经贸发展、推动国际仲裁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四宝指出,法律服务在保障企业业务顺利开展的同时,也需要企业的推动。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开拓“一带一路”等市场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中国的法律服务“走出去”,以此推动贸仲事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企业八成以上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为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管理要求高。科伟史密夫斐尔工程基建诉讼仲裁业务全球联席主管丘健雄认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通过了解当地文化、熟悉当地法律等多措并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当海外工程项目遇到法律和经济权益等纠纷时,仲裁可作为争议解决的较佳选择。
在疫情背景下,海外项目本地员工对相关防疫措施的理解和执行度、相关机械设备的运输时效等均导致工效大幅降低。在项目收尾阶段,怎样管控疫情对海外工程项目总体经济性的影响?与会嘉宾指出,企业应重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文件管理,以便在发生争议时找到重要的事实记录;要从不可抗力、工期索赔、政治影响等方面考虑,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要重视工程延期的鉴定机构选择,要注意工程延期鉴定应由监理单位进行,工程造价鉴定并不具备相关资质。
对于新形势下海外建工争议的综合管控,与会嘉宾表示,要从源头上规避海外建工争议的产生,一旦发生争端要充分调动资源予以高效解决。企业要强化合规管控,筑牢合规边界,助推业务发展。对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的项目履约问题的处理,与会嘉宾表示,企业要提前做好风险预判和规避,并熟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构建风险防范的基础。
全球疫情的蔓延和大国博弈让世界局势扑朔迷离,也给法律事务处理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浩天全国董事局主席蒋琪相信,在中国不断推进高水平开放的过程中,各方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可以实现互利互惠、取得双赢共赢。
浩天合伙人沈倩总结道,国际工程涉及的利害关系方较多、交付周期较长、涉及不同的技术标准和不同的法域,特别是近年来疫情蔓延、大国博弈、通胀高企等增加了海外项目实施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面对复杂的形势,强化对国际工程的过程管控,有效解决潜在争议,需要各方携手共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