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运维卡西姆港卸煤码头七周年点亮巴基斯坦万家灯火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4-12-18 

  碧波万顷的阿拉伯海海岸线上,有一座电站称得上周边地标,这就是“中巴经济走廊”实施的首个能源项目——卡西姆港燃煤电站。自2017年正式投用以来,该电站的发电量突破400亿千瓦时,为超过400万个巴基斯坦家庭送去了光明和温暖。这座燃煤电站的能源大通道——卸煤码头,正是由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负责运维,已实现平稳运营7周年。

  巴基斯坦饱受能源短缺之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投用前,电站所在的信德省‘有电一小时,断电两小时’,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常态。全国范围内频繁停电,严重影响了巴基斯坦民众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卡西姆运维项目经理张曙光介绍,他于2016年起在巴基斯坦工作。

  2013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迎来了重大发展契机。2014年5年,由中国电建集团投资建设的巴基斯坦卡西姆港2x660MW火电项目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首个能源项目正式拉开序幕。为配合卡西姆港燃煤电站建设,卡西姆港卸煤码头同步实施建设并投入运维。

  虽为信德省首府,但项目所在的卡拉奇市的卡西姆海岸线曾经几乎是一片空白。卡西姆运维项目维护保障部主任孙义田回忆,刚抵达项目时大家住的是板房,“隔壁说梦话都能听见。”张曙光坦言,相比国内丰富的夜生活,项目上的夜晚几乎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白天在码头盯着设备安装调试,下班吃过晚饭,一群人聚在办公室里编写制度。”

  即便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仅用两年多时间,一座现代化电站从荒芜海滩上拔地而起。2017年8月17日,随着一声船鸣,“太平洋才子”轮缓缓靠泊卡西姆港,在两国员工的翘首以盼下,卡西姆港卸煤码头正式投入使用。卡西姆港燃煤电站首台机组2017年底正式投产发电。截至目前,卡西姆运维项目累计卸煤量已突破1800万吨,燃煤电站发电量突破400亿千瓦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卡西姆港燃煤电站在为巴基斯坦当地提供能源保障的同时,也正在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项目本土化进程,以“技术出海”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项目长期稳定运行。卡西姆运维项目成立之初,团队就对标国内同类型码头和专业码头,成立专题小组,编写电厂专用码头运维的运行、检修、安全培训教材,结合巴基斯坦当地情况和电厂专用码头的特点,及时优化各项标准。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编制和执行技术标准5大项、管理标准75项、工作标准50项,并通过线上平台、多媒体屏等载体进行发布和推广,提高了标准应用的直观性和便捷性。

  正是在运维项目的护航下,2021年7月,卡西姆港燃煤电站顺利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AAAAA级现场评价,成为中国境外项目首个通过5A级评价的火力发电企业。

  不仅如此,卡西姆运维项目始终坚持推进本地化进程,成为中巴友谊的重要见证。“项目在册人数约100人,其中有57名来自巴基斯坦本地。”该项目安全总监丁春晖说,公司通过“导师带徒”等形式,加强对巴方员工的培养,帮助他们实现从基础体力劳动到带班独立作业的转变,“我们每年还会举行班组技术比武,近两年的第一名都是巴方员工。”

  贾巴尔是一名巴方员工,今年28岁的他已陪伴项目7年有余。作为信德省本地居民,他不仅见证了电厂投用后当地每天8小时稳定供电的变化,也在这里收获了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不仅习惯了这里,工作的体验也越来越好。”贾巴尔说。 如今他已经是运维项目上的综合管理主管,收入是当地平均薪资水平的一倍左右。

  除了在项目中向中国师傅学习,他还曾于2016年在卡拉奇孔子学院学习中文,于2024年参加中国电建团委与北京语言大学应用中文学院合作开展的“筑梦丝路”中文俱乐部,成为名符其实中巴友谊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2022年9月,巴基斯坦境内多地遭受强降雨侵袭,不少城市的公路、桥梁损毁,房屋倒塌。项目人员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各自部门的巴方人员了解他们家里的受灾情况,随后迅速向上反应。项目发起募捐行动,为受灾的巴方同事捐款。一些在国内休假的工作人员得知消息,也通过微信转账等方式为“巴铁”兄弟们贡献力量。一份份承载着中巴情谊的善款被放入募捐箱。

  “共事多年,‘中国胃’吃惯了牛羊肉,巴方员工也爱上了中国豆腐。”张曙光说,期待项目能够为越来越多巴基斯坦家庭带来长久、稳定的光明和温暖,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来自巴基斯坦的新面孔出现在项目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