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有机 企业要敢做国际工程行业的逆行者

来源:中国贸易报      发布时间:2022-07-28 

  “2021年是国际工程人最为煎熬的一年,很多企业在突变的环境下出现了彷徨与动摇。对于即将开启的2022年,企业需要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在日前举办的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工程市场活动上,国际工程项目资深咨询顾问朱明这样表达了自己急迫的心情。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39.1万亿元,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进口17.37万亿元,增长21.5%。货物出口增速在2021年呈现出逐月下降趋势,加上2022年中美反向升降息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对外贸产生不利的冲击。

  “尽管受制于高标准的疫情防控、紧缩的人员出入境管理、窘迫的物流资源与高企的成本、项目的管理与收支困难等问题,中国的国际工程企业依然显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业务收入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朱明表示,根据商务部对外承包统计数据库发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1至11月国际工程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3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0.1%。新签合同2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2021年的签约与营收完成数据已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但具体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根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的信息,2021年1月至10月,交通、电力、一般建筑三大行业合计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分别占到业务总额的62.8%和64.9%,继续保持稳定。

  “一般建筑工程受疫情影响较小,业务保持稳定,并稍有增长。基于全球减碳共识及我国作出的‘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承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电力行业业务出现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的下滑,项目构成发生变化,传统火电项目完成营业额同比下降21.5%,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及蓄/变电站、输变电业务正成为电力领域新的增长点。”朱明说。

  此外,从全球范围来看,去年各区域业务有增有减,经济重构正考验企业属地化程度与能力。去年1—10月,亚洲市场新签合同额751亿美元,占比43.6%大幅下降。其中,印尼、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表现突出;非洲市场新签合同额554.4亿美元,占比连续3年上升,达到32.1%,非洲市场新签项目多、融资落地难的特点更加突出;欧洲市场表现不俗,在乌克兰、塞尔维亚等东欧国家业务增长的拉动下,继续位列第三大区域市场,市场份额有所增加。拉美市场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均小幅增长,但部分领先的BOT项目(建设—经营—转让)疫情期间依然实现签约、开工或运营,成为业务模式亮点。

  “危机往往都是危中有机,尽管很多企业在国际工程的后续开发中停步不前,可也有部分领先企业,敢做国际工程行业的逆行者,利用前方业务开发的真空,逆向而行。唯有勇于开拓市场,才能取得成功。”朱明表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