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变应变 推动中非经贸合作绘新篇
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非经贸合作结出累累硕果,双边互利合作发展领域广、速度快、质量高。《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和计划聚焦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及中非合作新机遇,为中非经贸合作指明了方向,将推动双边合作不断拓空间释潜能。
辨形势抓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中非在各领域的合作进程。在日前于浙江金华举办的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一届会议第一分论坛上,不少非方代表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为中非合作树立了新型国际合作范式,让非洲发展受益良多。
在马里前总理穆萨·马拉看来,不少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受益于“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他希望中非“一带一路”合作更进一步,通过加强私营部门的合作和金融领域的合作,推动非洲实现工业化。尼日利亚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尼日利亚拉各斯工商会会长奇尼耶·阿尔莫纳表示,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尼日利亚制造商的重要进口来源地,双边贸易不断增加,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加深。
非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方,“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实践不仅有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而且也将为非洲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丝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副总经理佟庆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非将在新型基础设施、产业链供应链融合,远程医疗、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不断开拓合作。期间,中非产能基金将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聚焦更多小而美项目,促进中非投融资合作转型升级,推动中非合作互利共赢。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乌克兰危机影响外溢、大国竞争挑战等也增加了中非合作的不确定性。
“非洲经济社会领域的低增长、高负债和欠发展成为新常态。”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南非研究中心主任姚桂梅指出,疫情加剧了非洲国家资金短缺的困扰,加重了非洲债务负担和脆弱性,且疫情下非洲国家通胀高企、货币贬值和贫困加剧凸显了社会隐忧。从国际对非合作方面看,国际对非合作总体呈现竞争与排他大于合作与互补的态势,这不仅不利于非洲国家实施自主发展与国际协调并重的发展方略,也不利于中非经贸合作的稳定发展。
新思路新举措
面对中非经贸合作的新环境和新挑战,须运用新的发展理念,开发新的合作领域和途径,才能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实现协调共赢。
对此,姚桂梅建议,在发展战略目标、全球治理、气候变化、和平与安全、治国理政等方面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政策对接和协调,夯实中非经贸合作的政治基础;深化与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绿色农业、粮食安全、资源环境、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合作力度,筑牢中非合作的压舱石和民意基础;建立国家级易货贸易平台,激活中非贸易潜能;深化金融领域的合作,特别是要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模式,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重要的融资支持;在新基建、油气资源、工业化、粮食安全、医药卫生、气候变化和教育领域拓展以“中非+第三方”的合作为主线、符合非洲需求和发展议程的国际合作项目,将非洲打造成国际多方合作的大舞台。
对于新形势下的如何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珩认为,要聚焦重点国别和领域,通过经贸投资拓展产能合作,通过平台服务促进数字创新发展。
一是发展新型经贸投资,增强中非产能竞争力。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数字经济等行业,积极建设非洲新型工业园和特色产业园。深化“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贸易模式创新,推动扩大绿色金融交易规模,拓展中非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中非数字创新发展。利用数字科技赋能传统行业,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并实现产业变革。中国可为非洲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协助、贸易区域指引等一站式投资数字服务。建设线上企业服务平台,将分散的合作项目联成产业网络,实时共享经验与动向,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更智能。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区域,提升中非经贸合作质效。聚焦重点国家,以毛里求斯、坦桑尼亚和南非等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或国际产能合作协议的国家为重点,以境外经贸合作区、经济特区、工业园区和港口为支点,深化双边经贸及国际产能合作。聚焦重点领域,加强海洋经济自由化和产业化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升海洋治理能力。聚焦地方合作,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发挥中非发展基金和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的作用,推动对非投资主体多元化。聚焦次区域组织,加强与非盟、东非共同体等的合作,与次区域开展自贸协定谈判,探索建立中国-东非自由贸易区等平台,助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中非经贸合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