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经贸合作展现新气象
韩联社近日报道,在第17届韩中经济部长视频会议上,中韩首次就深化供应链合作达成一致,并商定扩大碳中和政策交流,推动经济合作。报道说,两国与会代表共同纪念韩中建交30周年,并高度评价两国经济交流取得的成果。
韩国《中央日报》网站报道,过去30年,中韩建立了互惠关系。两国在人员交流和经贸合作方面取得耀眼成果。在中国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来自韩国的技术、投资及发展经验发挥了作用,而韩国能够持续发展并最终迈入发达国家门槛,也离不开中国市场。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中韩建交30年来,两国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报道指出,韩国对地理位置较近的中国山东省等地开展集中投资,电器和汽车等领域的韩企积极进入中国市场,韩国半导体也主要出口至中国。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韩双边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是1992年建交当年的72倍。中国已连续18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据韩方统计,韩中直接、间接相互投资累计已达到2500亿美元;2021年韩国对华出口占其整体出口比重超过1/4。
中韩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充分体现两国不仅是搬不走的永久近邻,更是分不开的合作伙伴。从经济互补性上看,多年来,中国庞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及优惠的税收政策,与韩国的资金、技术等优势进行有效结合,为中韩贸易额飞速提升提供了动力。从制度红利上看,中韩2015年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FTA),至今已先后8次进行关税削减,中国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货物实施零关税的税目比例已超过40%。中韩自贸协定是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仅拉动了双边贸易投资显著增长、促进两国就业和经济振兴,还为进一步密切两国经贸关系乃至多领域双边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与双边自贸协定相比,RCEP在原产地区域累积原则、知识产权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做出新规范,制度性开放迈上新台阶,推动亚洲地区形成更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韩作为RCEP成员国,在经贸领域有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全球经济脆弱复苏等背景下,中韩双边贸易额逆势上扬,达1842.5亿美元,同比增长9.4%,展现出韧性和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5月、6月和7月,韩国对华贸易连续3个月出现逆差。而在这之前近30年间,韩国以月度计对华贸易一直保持顺差。这体现了中韩经贸关系中的一些新变化。过去,中韩贸易分工格局的一个典型特点是,韩国向中国出口零部件等中间产品,中国再加工成成品销往海外市场。如今,随着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国对韩输华产品有了更高要求。来自韩国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更受中国市场青睐。中韩贸易往来中,高精尖技术领域的合作相对增加,加工贸易有所减少。在此情况下,韩国国内也有不少声音,建议政府采取必要举措发掘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加强对华出口竞争力等。
近段时间,根据中韩自贸协定有关规定,两国已启动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以负面清单模式开展高水平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磋商。韩国方面近期也透露,韩中两国同意设立一个新的高级别磋商机构,以加强供应链方面的合作与沟通。这些新动向释放出积极信号,也展现出两国经贸合作的新气象。一方面,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大多集中在货物贸易、商品流通领域,第二阶段谈判更重视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等议题,双边开放及合作水平更高。另一方面,在地区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相对脆弱的当下,中韩着眼于供应链安全问题开展磋商合作,利好双方,也是对所谓“脱钩”“断链”言行的一种反击。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治理陷入困境,个别国家在亚太地区构建封闭排他的经贸“小圈子”,对亚太经贸合作大局产生负面冲击。但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中韩两国经贸关系互补性、互益性的基本面始终没有改变。中韩经贸合作有坚实的历史基础,也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体制机制,也有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有理由相信,中韩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