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贸易:稳中有进 前景可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8月29日联合发布了《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No.25(2022~2023)》。黄皮书指出,中国制造产品在非洲的市场份额缓慢上升。
中国制造提升非洲市场份额
2021年,基于非方统计数据,制造品占非洲自华进口额的94%,表明制造品是中国出口到非洲产品的主体部分。基于中方统计数据,对非制造品出口额在中国制造品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为4.4%,表明主要受制于非洲国家的低经济总量,非洲在中国制造品出口额中的占比相对较低。
那么,中国制造品在非洲及各国进口额中的市场份额的变动态势和当前数值如何?首先,中国机电产品和非机电产品两类制造品在非洲的市场份额发展趋向大体相当。基于非洲各国海关统计数据,1995~2021年,中国制造品在非洲制造品进口总额中的占比总体保持攀升态势,从3.5%上升至28.8%。2021年,中国非机电产品、机电产品在非洲制造品进口总额中的占比分别达29.1%、28.5%。
其次,中国制造品在非洲大国的市场份额明显更高。从非洲不同范围来看,中国制造品在贸易大国群体的市场份额显著更高。
就全部制造品类别而言,非洲自中国进口制造品前十国的进口额达866亿美元,占非洲自华制造品进口总额(1149亿美元)的75.4%。中国制造品在非洲前十国制造品进口额中的平均市场份额为32.2%,显著高于在除前十国外非洲其他国家的平均市场份额(21.9%)。
就机电产品类别而言,自中国进口机电产品前十国的进口额达到396亿美元,占非洲自中国机电产品进口总额(504亿美元)的78.6%。中国机电产品在非洲前十国机电产品进口额中的平均市场份额为31.5%,显著高于在除前十国外非洲其他国家的平均市场份额(21.3%)。
就非机电产品类别而言,自中国进口非机电产品前十国的进口额达到476亿美元,占非洲自中国非机电产品进口总额(645亿美元)的73.8%。中国非机电产品在非洲前十国非机电产品进口额中的平均市场份额为32.9%,显著高于在除前十国外非洲其他国家的平均市场份额(21.9%)。
再次,中国制造品在主要非洲大国的市场份额差异较大。就全部制造品类别而言,在自中国制造品进口额前十国之中,中国制造品在尼日利亚(51.9%)、坦桑尼亚(43.9%)的市场份额较高,在摩洛哥(18%)、阿尔及利亚(24.1%)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
中国机电产品在尼日利亚(46.2%)、刚果(金)(44.7%)的市场份额较高,在摩洛哥(18.5%)、突尼斯(21.7%)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
中国非机电产品在尼日利亚(56.3%)、坦桑尼亚(45.2%)的市场份额较高,在摩洛哥(17.5%)、阿尔及利亚(22.6%)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
中非贸易仍将稳中有进
黄皮书指出,最近三年,在新冠疫情冲击和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波动背景下,非洲贸易增速总体弱于全球平均水平,中非贸易则与中国整体贸易大致保持同步,并稍强于非洲整体贸易增速。
当前,非洲大部分国家政治和安全局势相对稳定,未来中非贸易的总体发展态势,不论是中国对非洲制造品出口还是中国自非洲矿产品进口的增长态势,都将总体上同世界贸易、中国贸易的步调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中国制造品在非洲的市场占有率仍将继续上升,但上升速度会越来越缓慢;而非洲原油、固体矿两类初级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有可能随世界初级产品价格行情表现出或稳定或波动等变动态势。
考虑到上述情况,建议从以下方面巩固中非贸易成绩,并适度拓展贸易新增长点。第一,继续积极帮助非洲各国提高国际贸易能力。提高一国国际贸易能力需要改善贸易相关基础设施硬件,也需要改善相关制度管理软环境,前一方面相对可行。港口、机场、公路、铁路等都是和贸易相关的基础设施。当前,在非洲沿海33国之中,中国已参与其中20个国家的海港建设。今后,一方面,应继续关注所有非洲沿海国家的海港建设和重建机会;另一方面,应积极关注非洲内陆国家的公路、机场、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机会。
第二,继续积极通过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参与非洲可再生能源开发。非洲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东非大裂谷地带地热资源丰富,非洲沿海地带风力资源丰富。为开发可再生能源资源,部分非洲国家政府已制定政策和行动计划,肯尼亚已制定到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并拟通过引进固定电价上网(FiT)政策和竞拍政策吸引可再生能源投资。中国企业应积极关注相关国家的投资和工程机会,并努力带动中国新能源机电设备出口。
第三,继续积极关注非洲经济小国的经贸机会。2014—2022年中国对部分非洲小国的出口超高速增长,比如,对中非共和国、索马里、布基纳法索出口额年均增速分别高至36%、30%、27%,但至2022年中国对上述三国出口额仍分别只达到0.5亿美元、10.5亿美元、5亿美元。中国制造品在非洲小国的市场份额明显更低,这说明中国和非洲小国的贸易大有潜力。中国企业可积极从贸易通道建设、投资和工程项目带动等方面充分发掘这种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