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布局东南亚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24-11-04 

  10月23日,中国华西能源宣布与马来西亚霹雳洲伊斯兰发展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备忘录涵盖了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光伏及储能等多个领域,显示出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入合作意愿。

  10月22日,中国上市公司科达利发布公告,该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不超过人民币6亿元,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科达利是近两个月内锂电领域第三家到马来西亚建厂的中国企业。10月中旬,尚太科技宣布拟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初步计划总投资约1.54亿美元(约人民币10.9亿元)。9月,恩捷股份宣布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锂电池隔离膜项目,拟规划建设产能约10亿平方米/年,项目总投资额预计约20亿元。截至目前,中国锂电相关厂商到马来西亚投资金额已超150亿元。

  日前,中国华电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德华表示,东南亚始终是华电集团海外业务的重点深耕区域之一,“东南亚国家相对缺电,且有绿色发展需求,这和我们的业务非常对口”。目前,华电海投和印尼国有煤炭公司签署了关于光伏发电项目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最早主要供应欧洲市场,十年前为应对欧美双反,中国光伏企业赴东南亚布局产能,由此开始海内外产能双轨制布局。得益于中国光伏产能的迁移,东南亚成为全球光伏产业链上举足轻重的一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近20家中国光伏企业通过合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东南亚地区布局光伏上下游产能。例如,近十年中国公司晶科能源陆续在马来西亚、美国、越南设立工厂,并在此过程中五次问鼎全球组件销量冠军。目前,海外产能已占到晶科整体产能的20%。

  不过,今年5月中旬,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加征关税。这使得中国光伏企业在上述东南亚地区的布局受到双反制约,如何把投资在当地的光伏产能本地化使用是化解中国光伏产能受制出口美国困局和缓解当地电力不足的双优出路。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报告显示,东南亚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需求增长引擎之一,因为其快速的经济、人口和制造业扩张将推高能源消费,到本世纪中叶,东南亚的能源需求将超过欧盟。其中到2035年,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及现代生物能源和地热能预计将满足东南亚地区三分之一以上的能源需求增长。

  随着中国制造业逐步向东南亚转移,东南亚地区制造业发展势头凶猛,导致用电量猛增。2021—2023年,中国制造业对东南亚的累计投资金额超过400亿美元,远超欧洲、拉美等地区。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都吸引着大量来自中国的投资。东南亚制造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能源支撑。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预测,东南亚的电力需求将以每年4%的速度激增,在全球极端气候频现、高温天气更加频繁的情况下,制造业发展叠加空调使用量的不断增加,东南亚地区电力消耗增加明显,并导致电力供应的不足。

  东南亚电力不足,其中之一的表现是在每年四月起越南便开始经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而且电力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越南制造业和经济发展,为了缓解电力危机,越南采取了轮流停电的措施,这引起了制造商的广泛不满。越南工贸部的最新预测指出,胡志明市的制造业中心从2022年开始出现局部电力短缺,预计到2030年将短缺10000兆瓦以上,占总发电产能的7.5%。越南国电集团也曾表示,2024—2025年度的电力容量需扩充4000~5000兆瓦,北部的用电缺口就达到2000兆瓦。这个局面会使越南整体电力供需问题更加突出,并给旅游、制造业等重要产业带来潜在威胁。同时,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也同样受困于电力不足的难题。

  东南亚对电力的巨大需求,给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巨大机遇,也进一步促进中国新能源产能加速往东南亚转移。例如在越南,中国电力的输送撑起了其工业发展的半壁江山。越南这些年的经济增长势头迅猛,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其中的“隐形功臣”——中国电力,不可忽视。这种“输电外交”不仅让两国经济更加紧密,还为区域合作注入了更多活力。老挝、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同样从中国的电力合作中获益良多。老挝的现代化进程、缅甸的电力供应、巴基斯坦基础设施的改善,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电力的帮助。中国电力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供电层面,它已成为推动这些国家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这些合作不仅为中国拓展了国际市场,也展现了中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电力,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建立深厚合作的桥梁,也让中国成为了区域合作中的重要支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