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官方微信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来源:广东省商务厅      发布时间:2022-04-11 09:02:59 

  一、基本情况

  南沙,是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被国家和省、市赋予重要历史使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已形成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协同推进的发展新格局。

  南沙区发挥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做强创新、人才、交通、航运、贸易、金融综合服务功能,增强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节点,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

  (一)历史沿革

  南沙,1993年挂牌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成为广州行政区,2012年和2014年先后获批成为国家新区和自贸试验区。2017年5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南沙“建设成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广州市明确南沙是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确定为“一把手”工程,举全市之力推进南沙建设。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赋予了广州南沙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历史使命,要求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创新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重要平台和优质生活圈。南沙在国家、省、市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形成了“三区一中心”(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新格局。

  (二)区位条件

  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方圆10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大湾区全部11座城市以及五大国际机场,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加快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实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加快构建高铁、城际、地铁、高快速路等为主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强化与广州主城区、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快速连接,推动南沙成为大湾区区域交通中心。

  (三)功能规划

  全区面积803平方公里,下辖六镇三街,依区位组团分为“一核四区”。自贸试验区占地60平方公里,由7个区块组成。

  海港区块·国际航运发展合作区(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运物流、保税仓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等产业,依托港口核心资源高标准建设国际大港,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不断增强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功能,建设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承载区。

  明珠湾起步区区块·金融商务中心集聚区(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科技创新和商贸服务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正在导入相关产业项目,加快建设金融商务发展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核心区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央商务区。

  南沙枢纽区块·粤港澳融合发展试验区(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资讯科技、金融后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等产业,促进粤港、粤澳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粤港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地。

  庆盛枢纽区块·科技创新、国际教育、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区(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资讯科技等主导产业。打造千亿级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形成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承载区;建设工业4.0先导示范区和创新创业基地,组建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区以及泛珠地区走向国际、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新平台。

  南沙湾区块·广州滨海国际门户、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文化创意区(5平方公里):以粤港澳现代服务业及国际科技创新紧密合作与融合发展为主导,重点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商务会展、服务外包、航运服务总部、邮轮游艇经济等功能,聚焦海洋科学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基础工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

  蕉门河中心区区块·商务办公和科技创新集聚区(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商业服务产业、外贸新业态、中小企业总部等,推动总部经济、特色金融、商贸、城市综合体集聚发展,打造国内企业和个人“走出去”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对外投资综合服务区。

  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第三代半导体、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服务区(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智能装备、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推动检验检测产业集聚,促进保税物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吸引龙头项目集聚,打造集制造业研发孵化、工业4.0集成制造、离岸金融结算、检验检测与认证、保税物流加工、装备进出口贸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综合服务区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引领区。

  二、主导产业

  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创新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总部经济导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一)科技创新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南沙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已引入包括中科院系列研究院在内的18家尖端研究所与院校,明珠科学园一期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加快建设,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等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动工,可燃冰勘探及产业化总部项目科研基地一期工程全部封顶。“十三五”期间,南沙区研发投入强度R&D/GDP连续三年超过3%,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87家,年均增长66.7%。落户华南地区唯一的全球IPv6测试中心实验室。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4家、增长51%,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714家、增长88%,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连续两年增长约40%。每年定期举办全球科技交流活动,推动国际前瞻性科技交流和合作。

  (二)先进制造 打响“南沙制造”品牌

  积极推动5G、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制造业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汽车制造业产值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元大关,目前已经形成“北部、中部、南部”三大造车区块。广汽丰田四线五线、恒大新能源汽车、合创(广汽蔚来)等一批新能源汽车龙头项目顺利推进, 获批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打造新的千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成珠三角核电装备基地,已聚集了东方重机、广州海瑞克等一批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大岗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面推进,集聚北京精雕、中邮信源、中航云等一批高端装备项目,将打造成低碳环保、国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园。

  (三)战略新兴产业 构建未来产业体系

  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动能厚积成势。集聚3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小马智行发展为国内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企业,中科宇航项目将在南沙打造中国的“Space X”。深入推进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目前已集聚210多家生命健康企业,广东医谷产业园区、横沥生命谷等集聚效应显现,正在推动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健康企业做大做强。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启动建设,第三代半导体形成全产业链集聚,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四)航运物流 门户枢纽能级跃升

  广州港南沙港区自2004年开港以来,大踏步开启了建设国际航运枢纽的步伐,已建成集装箱、汽车和通用码头群,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城市,助推广州港2020年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第四。全球排名前21强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在南沙开展业务。“十三五”期间集装箱吞吐量箱增至1722万标箱、年均增长1.5%,助力广州港成为全球第五大港;“十三五”期间货物吞吐量增至3.24亿吨、年均增长3.99%;商品车吞吐量突破110万辆;水上运输业货运周转量占全国18.24%,居全国第二。已获批综合保税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落地国际航运保险业务税收优惠、启运港退税等重大政策。龙穴造船基地产能达558万载重吨,成为国家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广州航交所交易额稳居全国第二,国内首个跨境公共分拨中心投入运营,2020年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额176亿元,增长超30%。

  (五)金融创新 建设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跨境金融、航运金融、金融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广州期货交易所获批筹建,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国际风险投资中心等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大湾区基地落户。“十三五”期间,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增至6574家,增长9倍。落户持牌法人金融机构13家、占全市1/5。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分别占全国20%、全市80%,累计完成80艘船舶租赁业务,交付148架飞机(修改完图标),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区、总体规模稳居全国前三。开展自由贸易账户、跨境双向人民币融资等跨境金融先行先试政策,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372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4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