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工作情况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省商务、口岸和自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省商务发展总体平稳。外贸市场份额提高,全年货物进出口总值63559.7亿元,下降3.9%,占全国的25.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9983.1亿元,增长0.8%,守住了出口正增长底线。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消零)31333.4亿元,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合同外资金额561.1亿美元,增长30.3%;实际使用外资268.8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对外投资步伐加快,新增对外协议投资259.5亿美元,增长104.9%;对外实际投资106.5亿美元,增长10.9%。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局良好,广东自贸试验区全年新设立企业超过5.6万家,其中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220家,世界500强企业51家,在全国四个自贸试验区中居于前列。口岸通关保持高效畅通,全年经广东口岸进出境人员3.9亿人次,增长5%;出入境交通工具1975万辆(艘、列、架)次,增长1.6%;进出口货物4亿吨,下降7.4%;进出口集装箱总量2737.7万标准箱,下降0.9%,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尤其是全省商务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对外贸易结构优化。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全年一般贸易进出口26779.8亿元,增长4.9%,占全省比重由上年38.6%的提高至42.1%。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加工贸易“委托设计+自主品牌”方式出口比重达70.1%,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占比提高,据商务部统计,全年服务进出口1281亿美元,增长15.3%,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由上年的9.4%提高至11.1%。外贸新业态增长迅猛,38家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合计出口1725.3亿元,增长22.5%;全省旅游购物出口1464.6亿元,增长1.2倍;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167.3亿元,增长3.6倍。
——双向投资结构优化。服务业吸收外资比重提升,全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53亿美元,增长19.5%,占全省比重达56.9%,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国际产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制造业实际对外投资8.3亿美元,增长1.6倍;其中电气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对外投资分别大幅增长11倍、1.8倍;设立境外研发中心42个,一批境外园区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大项目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新设或增资投资总额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491个,增长23.3%,合同外资金额473.5亿美元,增长58.6%;对外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325个,增长1.6倍,合计新增对外实际投资106.2亿美元,增长10.9%。
——国际市场布局优化。与欧美发达国家合作深化,全年对美国、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6.6%、2.5%,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12.5%、10.5%,分别比上年提高1.2个、0.7个百分点;引进欧美发达国家技术合同金额54亿美元,占全省技术进口额的68.3%。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加强,对海丝沿线重点14国进出口增长4.3%,占全省比重达13.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对海丝沿线重点14国实际投资增长56%,占全省对外实际投资的4.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消费增长动力转换加快。传统零售、大宗商品、线下消费增速放缓,网络、信息、食品类消费较快增长。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52.9%,拉动社消零增长1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7.5%,增速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拉动社消零增长0.3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6%,增速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拉动社消零增长0.5个百分点。此外,体育娱乐用品、电子音像制品、五金制品、建材等类商品销售良好,增速均在20%以上。
——内贸流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流通模式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约3.36万亿元,居全国首位;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7668.6亿元,增长39.5%,相当于全省社消零的23.4%。新型经营模式快速发展,全省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门店数近3万家,年销售额5000多亿元。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在广州市取得良好效果,装卸作业效率提升3倍,由每车2小时缩短至0.5小时,车辆周转率提升1倍,由每天2趟提高至4趟。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外贸稳定增长。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和督查力度。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20条措施,得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批示肯定。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共出台近100份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促进外贸稳增长政策的配套措施,各地市及顺德区均出台了支持外贸稳增长的实施细则。省财政新增安排外贸稳增长专项资金,各地市财政也配套安排外贸稳增长专项资金。省政府先后两次派出督导组,对各地贯彻落实20条措施、外贸稳增长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促各地加大外贸稳增长政策支持和落实力度。东莞、广州等外贸大市充分挖掘进出口增长潜力,进出口分别增长了4.2%和3.5%,分别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0.6个和0.4个百分点;揭阳、茂名、梅州市进出口增速排在全省前三位,分别增长30.4%、20.9%和13.7%。二是全力扩大出口。加大欧美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和新兴国家市场开拓力度,全年组织企业参加了165场境外展会,组团参加了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等境内重点展会,于广交会期间在周边场馆配套举办各类专业展,支持企业利用展会抢抓订单。加大出口信保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加大对成套设备和单机等机电产品、农产品出口,以及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小微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三是着力稳定进口。制定实施《关于加强进口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落实《中国制造2025》,结合我省新一轮技术改造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修订完善《广东省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扩大进口贴息范围和覆盖面,加大对先进技术、重要装备、关键设备等进口的支持力度。打造进口促进平台,推进省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等平台建设,启动汽车平行进口等业务。四是加强贸易摩擦综合应对。推动出台《广东省贸易政策合规工作实施办法》,采取应诉协调会、开办辅导班等多种措施提高企业贸易摩擦应对能力。加强对行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和应对,开展预警监测平台建设。健全“四体联动”工作机制,新评选15家公平贸易工作站,培育社会力量应对贸易摩擦。
(二)着力促消费扩内需。一是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促进主题活动。制定全年扩内需促消费工作方案,以“促消费、稳增长、惠民生”为主题,举办三轮全省消费促进月活动,创新促销方式,推动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联手,共举办各类展销会、购物节、美食节、文化节、汽车嘉年华等促销活动730多场,参与企业数超过7万家,实现销售额近280亿元。推动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汽车生产消费的实施意见》,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二是大力推进广货网上行活动。以“派红包”为主要促销方式,配套开展广货知识竞赛、2015(广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暨广货网上行成果展、2015年广货网上行O2O购物狂欢节及2015广东(国际)电子商务大会等活动。截至2015年底,共组织线上线下企业在广货网上行微信公众号和官网开展发红包活动81次,发放促销红包4522万张,价值29.6亿元,带动广货去年网络销售1200亿元。三是推进消费模式创新。推动内贸流通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微信、社交网络、APP以及与线上平台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O2O线上线下营销。创新开展广货众筹,与知名电商平台进行资源整合,选取智能创意新品及农产品开展众筹试点,正式上线“京东众筹广货专区”,推动优质广货走向市场。四是大力推进广货内销。制定实施促进广货内销专项行动方案,举办省内外市场开拓及促销活动127场,签订合作项目金额超5000亿元。组织企业参加兄弟省市来粤对接洽谈和推介会20多场,签订合作项目金额800多亿元。推进省外广东商会和广东商贸城建设,建成省外广东商会31家(省级28家、副省级3家)、省外广东商贸城14个。
(三)着力推进优化市场布局和结构调整。一是优化境外市场布局。着力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直接交流合作,制定实施我省加强与欧洲、北美交流合作重点工作方案,聚焦高端产业、创新领域合作,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进一批重点合作项目;深化与南太地区的经贸合作,制定实施推进我省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太岛国经贸交流合作计划;强化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合作,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与东盟交流合作以及与非洲、中亚经贸合作的实施方案,推动完善区域、贸易和投资布局。二是推进外贸转型升级。鼓励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区域品牌,2015年全省基地新增注册集体商标5个。制订实施2015年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创立自主品牌和依托电商拓展国内外市场,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粤东西北地区梯度转移,促进传统出口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共组织795家加工贸易企业参展,促成商贸合作项目7326宗、增长3.1%,意向成交额928亿元、增长3.6%。三是深入推进外贸业态创新。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认定第二批15家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和2家培育对象,协调有关部门对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给予通关、退税等便利化措施。深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出台国内首个对跨境电商园区作出规范指导的政策性文件——《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园区规划建设的意见》。支持珠海、汕头、江门等市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试点,统筹协调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江门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总结广州旅游购物出口经验,在深圳、珠海、佛山、中山等市积极推广旅游购物出口,指导支持广州花都狮岭皮具城、佛山泛家居市场申请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四是积极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制定实施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实施方案,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指导支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地市申报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和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推动广州、深圳两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发展,支持佛山、东莞两市申报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认定第三批10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企业和22家重点培育企业。修订完善《广东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推动文化、中医药服务、技术贸易加快发展。五是积极推动融资租赁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加快我省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推动重点地市出台融资租赁扶持政策。探索广东自贸试验区内外资融资租赁统一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开展飞机租赁业务,带动飞机进口。六是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研究制定《广东省促进全省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全省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全省各类开发区情况摸查和专题研究,形成《广东省经济开发区30年发展报告》。大力推动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累计建成11个国际合作园区。协调推动在我省6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2家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联合海关广东分署加快推动特殊监管区域的整合优化。
(四)着力完善市场流通和监管体系。一是促进流通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广州、东莞等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建设,形成了全程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代理分销制等一批全国领先的物流配送模式。扎实推进物流标准化,制订我省商贸物流标准化推进实施方案和2015年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推动广州、佛山、东莞、中山、肇庆市列入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二是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强化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引导,促进城市大型商业设施合理布局,地级以上市、县级市均已全部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加强农村市场流通节点建设,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重点支持农家店信息化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推进我省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建设,推动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三是推进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中山市全国肉菜流通追溯试点项目建设,建立覆盖小榄镇18个流通节点的信息链条,完成项目中期评估并予以推广。加快推进全省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建设省、市两级平台,打造160个流通节点协调运作的全国领先的中药材追溯体系。四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规划引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广东省电子商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电视电话会议暨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场会,推动成立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开展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的申报工作,组织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企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的创建工作。五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开展商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开展单用途预付卡等专项整治。加强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商贸流通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六是完善市场调控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妥善做好“彩虹”强台风灾区商贸企业复产工作。抓好中央临储糖、省级冻猪肉储备管理,增强市场保供能力。建立省、市、县三级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体系。七是加大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工作力度。举办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法普法宣传会议,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全年累计培训基层和企业人员约1200人次。编发《反垄断法及经营者集中相关知识问答》、《企业申报经营者集中工作指南》等宣传册。推动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服务工作制度。八是开展行业风险排查。制定出台《广东省当票使用管理制度》、《典当企业年审工作制度》、《拍卖企业年审工作制度》,起草《广东省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管理办法》。开展大宗商品交易、典当、拍卖、融资租赁等行业风险排查工作,建立行业风险预警机制。规范行业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五)着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是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参与制定并积极落实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摸查梳理对沿线国家投资合作项目,建立43个重点对外投资项目工作台账,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二是促进口岸互联互通。支持推进沿海重点港口口岸加快拓展与沿线国家的国际航线,广州港南沙港区、珠海港口岸、湛江港口岸合计新增及调整国际班轮航线14条。支持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扩大对外开放,增加货运功能,促进开通粤新欧、粤满俄国际货运班列,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组织口岸运营单位加强与中亚地区的通关交流合作,推动建设“一带一路”铁路大通道和连接“一带一路”运输枢纽通道。三是组织举办经贸交流活动。配合省委主要领导出访,分别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成功举办经贸合作交流会,签订合作项目218个,其中经济类项目197个,金额123.3亿美元。配合省政府主要领导出访,分别在印度、马来西亚和泰国举办经贸合作交流会,签订经济类项目82个,金额31.1亿美元。成功举办2015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1394家参展商参展,共签订项目680个,签约金额2018亿元,比上届增长15.5%。四是加强国别研究。抽调专门力量,成立国别研究工作小组,选取“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开展专题研究,评估投资营商环境,提出产业对接策略,撰写投资合作指南,为深化企业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提供指引。
(六)着力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一是积极探索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管理体制,确立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建设互联网+易通关、智检口岸、智慧海事等智能化口岸通关体系。探索形成首批60项改革创新经验,其中27项可复制经验在全省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模式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8大最佳实践案例。二是推动建立高效透明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向3个片区下放第一批60项省一级管理权限。推动自贸试验区电子政务系统进驻省网上办事大厅,初步建成企业专属网页通用版。推出行政违法行为提示清单。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案。三是优化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法治和人才环境。出台广东自贸试验区管理试行办法,争取广东省高院出台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开展市场信用体系和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成立国际仲裁中心、域外法律查明中心等国际化法律服务机构。四是推动粤港澳深度合作。在金融、贸易和专业服务等领域进一步对港澳扩大开放,与港澳跨境人民币贷款由前海扩大到南沙、横琴。横琴口岸实现了与澳门24小时通关。南沙粤港澳青年创业工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开园运作。五是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广州南沙片区明珠湾区建设加快,国际航运、跨境电商等业态发展势头良好。前海蛇口片区聚集了2万家金融类机构,开展全国首批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和资产证券化先行试验,集聚了一批重大资产交易平台。珠海横琴片区旅游休闲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七)着力促进双向投资。一是强化双向投资促进服务。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促进机构签订双向投资促进合作备忘录,建立工作联络员制度,共同开展组团互访、投资环境推介、项目对接等活动。建立“走出去”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发布、在线咨询等全方位信息服务。推进我省境外经贸代表处建设,在印尼、澳大利亚设立广东驻境外经贸代表处,总数达到13个。二是加大引进来力度。落实创新招商引资工作行动纲要及三年行动计划,组织企业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以色列、荷兰、芬兰等发达国家对接,开展电子信息、环保、智能制造、先进装备等产业专题招商。开展粤东西北地区定点招商,组织部分国家驻粤商务机构、500强跨国公司和大企业代表赴汕尾、茂名等市考察投资环境,联合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赴汕尾、汕头市考察。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德(佛山)工业服务区、中德(揭阳)金属生态城等重大平台,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三是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制订实施“走进东盟”、“走进非洲”、“走进欧美”、“走进南太”等工作方案,梳理一批境外农业渔业、能源矿产、物流营销、临港工业园区等项目,建立重点项目库及工作台账,推动我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协调推进我省企业在东盟、非洲、南亚等区域建设境外产业园和经贸合作区,构建对外投资平台载体,推进广东-马六甲海洋工业园、越南黎明纺织工业园、宏达印度工业园、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干维尔开发区、马来西亚森林城市等境外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八)着力推进口岸和通关便利建设。一是推进口岸支持外贸稳增长政策的落地实施。推动出台《广东省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实施方案》、《广东省开展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开展免除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试点工作,推进国家促进外贸稳增长政策落地,全年为企业减负3589万元。二是积极推进通关模式改革创新。出台《广东省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任务分工方案》,积极推进东莞、广州等口岸“三互”大通关建设试点,加快推进广州、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试点,均于2015年6月底上线试运行;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在全省具备条件的口岸现场复制推广。三是在全国率先推进实施口岸开放审批制度和验收工作改革。制定实施《广东省已开放港口口岸范围内新建的外贸作业区或涉外码头对外开放启用审批管理操作办法》,对由国家组织验收的口岸开放项目减少省组织预验收环节,提高审批验收协调办事效率约30个工作日。四是推进重点口岸开放建设。全年协调促成11个港口口岸新建、扩建码头项目通过验收正式对外开放,16个项目获准实施临时对外开放运作30多批次。积极协调推进中山神湾游艇码头对外开放筹建工作。推动珠海机场临时开放和梅州机场口岸临时扩大开放和开展对台包机业务,协调促成湛江吴川入出境货运车辆检查场通过验收正式启用。五是深化粤港澳口岸合作。加快推进粤港粤澳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深圳莲塘口岸、珠海青茂口岸、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和广深港高铁内地口岸区建设。推进粤港、粤澳间口岸实施车辆“一站式”、人员“自助式”、货物“三个一”和“一地两检”、“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六是推进广东电子口岸平台建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基本完成广东电子口岸基础平台升级扩容工作,组织实施一期工程建设,启动平台总体规划设计及标准规范制定招标建设工作,完成广东省电子口岸运维实体的组建工作。与18家驻粤口岸查验单位签署共同推进广东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合作协议,促进共建、共管、共享。
(九)着力推进商务领域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加强商务领域改革工作机制建设。制定我厅全面深化改革组织机构工作规则,召开6次领导小组会议,对商务领域重大改革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审议并通过重要改革文件7件。二是推动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推动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广东省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广州市成功获批开展国家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三是推动市场监管模式改革。制定全省商务诚信重点行动计划,推动我省成功获批为全国商务诚信体系建设4个试点省市之一,引入“互联网+诚信建设”的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搭建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广州市成功获批开展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四是推进涉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在自贸试验区内对外商投资、在CEPA项下对港澳服务提供者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企业改合同章程审批制为备案制,备案新设企业2319个,占全省新设项目的33%。探索推动对外商投资实施监督检查、经营信息报告、经营者集中申报等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积极推进协调东莞市外商投资综合服务试点改革。出台我省境外投资管理实施细则,改境外投资核准制为备案制,将1亿美元以下境外投资备案事项下放到地级市商务主管部门。五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国务院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与落实,加强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将原21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中的11项调整为行政许可,2项调整为行政确认,4项调整为其他职权,4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
(十)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用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和行动。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厅机关梳理了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担当精神不够强、工作作风不够实、制度坚持不够严等四个方面17个不严不实的问题,并相应制定了26条整改措施,切实抓好整改。增强党员干部从严从实的意识,推动党员干部运用从严从实要求和作风提高促进商务发展的能力和实效。进一步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坚持机关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推进党风廉政主体责任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广东省商务厅党组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若干措施》、《广东省商务厅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广东省商务厅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办法》。
同时,加强机关服务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商务大数据建设。针对制约商务大数据建设的数据共享不够、分析深度不足、管理流程缺失、无先例可循等问题,着力推进商务大数据主体平台建设、内部数据共享、外部数据获取等工作,完成主体平台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部评审、内部业务数据的共享、重点国家市场的经贸数据库建设,推动实现外部数据的信息获取与共享。认真编制“十三五”商务领域系列规划。启动我省“十三五”商务领域系列规划编制工作,注重集思广益,多方调查研究,召开专家座谈会,积极征求意见和建议。联合省内外知名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开展前期研究,围绕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形成了商贸服务、外贸发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服务贸易发展、外资、对外投资等若干专题研究成果。《广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完成初稿,并纳入省“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广东省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完成初稿,并向海关总署报送了“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建议。
过去一年,全省商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为新常态下全省经济稳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这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市党委政府、省直及中直驻粤有关单位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全省商务、口岸、自贸系统和广大企业扎实工作、拼搏奋斗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商务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15年也是“十二五”时期的收官之年,回顾“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实践,加深了我们对商务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积累了不少弥足珍贵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外贸稳增长是全省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保障。过去五年,我们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做优存量和做大增量并举,全力扩大出口、稳定进口,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挖掘外贸新增长点,推动我省外贸进出口规模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时期,我省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5.4%,已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的25.9%,占全球的3%,外贸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份额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把稳增长作为重要前提,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努力化下行压力为升级动力,为推动外贸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二)扩内需是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过去五年,我们创新开展广货全国行、广货网上行、全省消费促进月等活动,加快构建广货内销渠道,健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完善城乡流通体系建设。“十二五”时期,全省社消零年均增长12.4%,2015年突破3万亿元,连续33年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的10.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49.5%;流通业创造了全省17.8%的GDP,吸纳了19.6%的就业,有力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必须充分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创新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激活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
(三)调结构是提升商务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手段。过去五年,我们加大结构调整步伐,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省比重由2010年的34.2%提高到2015年的42.1%,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省比重由24.5%提高到39.1%,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由7.2%提高到11.1%;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由39.3%提高到56.9%。实践证明,推动商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稳定增长的同时调整优化结构,在调整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促进新一轮增长。
(四)优布局是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选择。过去五年,我们着力优化省内区域布局,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商务振兴发展。“十二五”时期,粤东西北地区社消零年均增长12.7%,增速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进出口额年均增长7.2%,增速比全省高1.8个百分点。我们着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在稳定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十二五”时期,对新兴市场国家进出口占全省比重由2010年的45.2%提高到49.2%,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全省比重由17.7%提高到19.3%。实践证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优化商务发展战略布局,统筹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构建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五)创新驱动是增创商务发展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引领。过去五年,我们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品牌带动战略,不断提升商务创新发展水平。我们着力开展外贸业态创新,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业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们着力推进加工贸易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加工贸易“委托设计+自主品牌”方式出口比重由2010年的41.8%上升到2015年的70.1%。我们着力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在生产、流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等领域涌现出定制生产、供应链一体化、限时闪购、外贸综合服务等一批新型商业模式。实践证明,依靠要素驱动支撑商务发展的传统老路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加快培育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动力结构,才能使我省商务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增强发展后劲、激发新的活力。
(六)改革开放是释放商务发展空间活力的重要法宝。过去五年,我们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推动工作,商务领域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我们扎实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申报建设,积极探索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我们扎实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我们扎实推进外商投资体制改革,创新开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我们扎实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改革,下放对外投资备案权限。我们扎实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性地开展“三个一”通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三互”大通关建设改革试点。实践证明,强化改革意识、保持改革韧劲、推动改革落实,是解决全省商务和口岸发展中存在问题,谋求形成新一轮发展优势的强大动力。
二、“十三五”主要任务及2016年工作安排
展望“十三五”时期,我省商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有效需求疲弱,经济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正在抢抓制定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主导权,可能制约我们未来经贸发展空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经济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我省经济发展率先步入新常态,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部分订单和产能外迁势头日趋明显,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利用低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双重挤压”,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但我省商务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省商务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转型升级迈出重大步伐,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重大提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加快推进,将给我省商务发展带来新的重大契机,释放新的发展活力。我们要善于捕捉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探索新路子、培育新动力、开创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全省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为动力,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和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推动内贸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构建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以创新驱动、质量效益为核心的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为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作出积极贡献。力争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000亿元,年均增长10%;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12000亿美元,年均增长3%;服务进出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对外实际投资额超过170亿美元,年均增长10%;利用外资规模和速度保持稳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十三五”时期,全省商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强化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大力实施促进消费创新工程,深度挖掘汽车、餐饮、家电消费等传统消费潜力,着力培育服务、信息、绿色、时尚、品质、农村消费等新兴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和商务诚信体系,规范消费市场秩序,提升市场调节能力,完善消费基础设施网络,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市场,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良好消费环境。二是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加强和深化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优化省内区域布局,强化内外联动,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新体制,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三是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强化贸易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积极引进境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推动广东装备、技术、标准、资本、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加强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提高我省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四是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大力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加快流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内贸流通信息化。强化内贸流通标准实施和应用管理,构建多层级、广覆盖、适用性强的内贸流通标准体系,促进内贸流通标准化。推动内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创新转型、商业零售企业拓展服务功能,促进内贸流通集约化。推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培育跨境电商、旅游购物、市场采购和供应链综合服务新业态,优化投资结构,提升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益。
为实现“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2016年全省商务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以上;货物进出口总额与上年持平,其中出口增长1%以上;服务进出口增长13%;实际吸收外资与上年持平;对外实际投资增长10%。
围绕以上目标,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培育竞争新优势。
多措并举推进外贸稳增长。抓好国家和省外贸稳增长的政策落实,进一步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在全省口岸推进落实免除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试点工作。制定发布年度境内外重点展会计划,精心组织好企业参展参会抢抓订单。扩大出口信保规模和覆盖面,加大对出口企业投保出口险、成套设备和单机、农产品、新兴市场出口信用险的支持力度。实施积极的促进进口政策,调整完善《广东省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促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稀缺资源等产品进口,合理增加消费品进口。强化进口商品交易中心、自贸试验区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等进口促进平台建设。
优化市场布局和贸易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发挥中韩、中澳、中国-东盟等自贸协定的促进作用,全面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深度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强化与东盟、日韩、港台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大力拓展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大力发展一般贸易,支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强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支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发展服务贸易,扎实推进广州、深圳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重点对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便利化等8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进行探索,有序扩大服务业开放准入;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扩大中药、文化版权等服务出口;推动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比重,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
做大做强外贸新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广州、深圳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公共服务平台和园区载体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以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方式助推广东出口自主品牌建设、新型外贸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和自主开放国际贸易新渠道建设,引导我省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推广开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市申报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加快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和跨境电商园区建设,推进跨境电商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再认定一批具备条件的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完善通关、退税、融资等便利化扶持措施,支持企业建设线上服务平台并与监管部门对接,支持其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集成服务。积极争取国家批准我省在广州花都狮岭皮具城、佛山泛家居等市场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总结广州旅游购物出口经验,在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等有条件的地市复制推广。加快发展融资租赁进口,依托广东自贸试验区,开展融资租赁进口试点,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扩大飞机、轮船、汽车及大宗商品进口。
加强全省公平贸易工作。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大案要案,做好重点领域贸易摩擦案件的预警防范。健全贸易摩擦应对工作体系,加大对贸易摩擦案件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指导。强化“四体联动”综合应对机制,加强公平贸易工作站建设。加强贸易救济措施与应对贸易摩擦的协调配合,建立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开展贸易政策合规工作,利用世贸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反映企业诉求。配合开展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工作。
(二)培育消费新动力,扩大市场消费规模。
激发市场消费需求。继续举办全省消费促进月活动,通过省市联动、部门联动、行业联动,支持各地市、各商协会、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等根据地区、行业特点,采取有奖销售、以旧换新、促销打折、分期让利等多种手段组织各类促销活动,营造热烈的消费氛围。加强重点商品类别的促销展销,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认真落实我省《关于促进汽车生产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大汽车展销、促销力度,促进汽车消费。深度拓展大众化餐饮,举办餐饮联合采购大会暨美食节,扩大餐饮消费。引导企业研发生产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产品即服务,扩大信息消费。促进中心城市消费升级和境外消费回流,深度拓展二、三线城市和农村消费市场,强化流通节点建设。
大力促进网络消费。深入推进“广货网上行”活动,在充分发挥“广货网上行”官网和官微的影响力的基础上,研究推出“广货网上行”APP,进一步提升平台层次,推动更多企业利用官方平台派红包、搞促销。创新“广货网上行”活动模式,通过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广货众筹、商品议价等全新促销手段,打造省级O2O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充分运用新媒体进行“粉丝”互动,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广货的忠实消费群体。
扩大广货内销。统筹地市、驻外办事处及有关商协会等全社会资源,继续开展百场广东产品全国行活动,深度开拓广货内销市场。贯彻落实《促进广货内销专项行动方案》,发挥驻外办事处、驻外广东省会以及省行业商(协)会的作用,推进建设一批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纽带,中心城市为节点的广货营销中心和专业化、市场化的广货销售网络,树立广东产品形象、推广广东优势品牌,进一步扩大广货内销市场。
(三)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提高投资促进水平。
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水平。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加强对3D打印、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以及金融、创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建立投资促进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对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定点招商。狠抓外资新项目来粤投资和落地,鼓励和推动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产。鼓励跨国公司到中心城市设立地区总部、财务中心、共享服务中心、采购中心、营运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促进项目引进向“项目(技术)+人才+团队”模式转变,实现利用外资从资金为主提升到以引进高端产业、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优秀人才为主。强化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高端现代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集群等,培育若干个综合性国际合作园区,打造一批指向明确的专业性国际合作园区,形成“N+多”的对外合作平台载体;推动各市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合作,规划建设中美、中德、中意、中韩产业园等合作载体,打造招商引资示范平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聚焦产业、技术、管理、资金、人才,建立健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园区运营管理体制。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我省走出去“十三五”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优化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布局,扩大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端产业、先进技术等领域合作。制定我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实施方案,引导家电、通信、建材、专业设备制造、轻工等优势产业以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和海外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建设境外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开展矿产资源合作开发、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专业市场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以参与承包工程带动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制定我省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实施方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和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制定实施我省走出去战略合作联盟工作方案、管理办法及扶持措施,推动龙头企业和重点商协会牵头,构建各主要行业走出去战略合作联盟。研究出台支持境外营销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扶持政策,助推企业掌握全球市场销售的主导权和定价权。出台境外经贸合作区确认考核办法和扶持政策,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构建集群式“走出去”平台。整合完善我省境外投资合作信息平台,建立信息资源发布、共享机制,推动“走出去”联席会议单位和重点企业、专业服务机构信息上网,搭建政企、企企交流平台。建立完善“走出去”企业数据库,强化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机制,加强对“走出去”趋势研究和监测分析。
(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设经贸合作中心。
提升贸易合作水平。在沿线国家筹建经贸代表处,组织系列展会、洽谈会等贸易促进活动,加强交流并建立互访机制,落实相关经贸合作协议。赴沿线国家设立建材、酒店用品等广东特色商品展销中心。建设一批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进口商品交易中心,扩大自沿线国家的进口。实施“粤企丝路万里行计划”,办好第三届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利用广交会、高交会等平台推动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与新疆喀什联合开拓亚欧内陆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
加强互联互通。以广州港、深圳港口岸为核心,以珠海、湛江、惠州、汕头等沿海港口口岸为新的增长点,支持推动相关港口深耕东南亚近洋航线,加密欧美远洋航线,拓展澳洲、非洲、南美航线;支持广州、深圳国际机场和揭阳潮汕机场、湛江机场、梅州机场航空口岸加密、新开至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国际航线和航班,支持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口岸申报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并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过境免签实行互联互通,打造方便快捷的“空中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实施,打造我省“一带一路”国际铁海多式联运重要枢纽;在沿线国家组织开展口岸通关环境推介和口岸物流推介交流活动,探讨与沿线重点港口建立通关便利化合作机制。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针对沿线国家的合作基础与需求,坚持针对施策、综合推进,加快在东南亚、南亚布局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加工组装基地及资源开发合作基地、营销基地;到非洲投资食品、纺织服装、建筑、公用事业、信息技术、金融和零售等消费导向型行业和农牧业合作;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扩大能矿资源合作、开展清洁能源领域投资并购、农牧业合作、金融服务、通讯以及智慧城市、公路、铁路、机场等建设;到太平洋岛国开展农业渔业项目合作、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在主要交通枢纽、节点建立保税物流园区、商贸物流中心、物流分拨中心,加快建设自主境外营销网络。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沿线国家为重点,加强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关键设备、高端产业和优秀人才,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新型合作园区载体。积极探索在沿线国家布局、建设若干制造业合作园区、资源开发园区、农业渔业合作示范基地,逐步在世界主要经济区域形成广东企业海外发展基地,加快推进广东-马六甲海洋工业园、中白(白俄罗斯)工业园等境外重点园区建设。继续探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联合建设合作园区;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园区互联互通,建设“一带一路”专题合作园区。探索建立园区国际合作市场化开发模式,建立跨国联合开发、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吸引跨国公司连片开发等多元开发机制。支持中俄贸易产业园规划建设,大力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德(揭阳)金属生态城、中德(佛山)工业服务区、湛江奋勇高新区东盟产业园区建设。
加强重点国别研究。加快研究制定东盟各国及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国别投资指南。制订“重点产业+龙头企业+重点目标市场”国际产能合作路线图,引导企业选准国别、产业、时机和方式,科学稳健地开展跨国经营。
(五)深入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探索形成更多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加快探索健全与国际高标准对接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围绕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目标,加快构建与国际高标准对接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做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间的衔接。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推动建筑等重点领域的审批机制创新,促进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完善“智慧通关”体系,推动启运港退税、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国际船舶登记、内外贸同港作业等一批跨部门改革事项落地。健全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出台《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前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组建自贸试验区法院以及航运、知识产权和金融等行业仲裁机构,建设国际法律服务平台。
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目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管理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推动智慧自贸试验区建设,重点加快构建集政务信息公开、投资项目审批、社会事项办理、政府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的自贸试验区大数据应用平台。初步建成集市场监管部门、金融、公安、税务、社保、水电气、通信、口岸监管等部门数据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及查询平台。继续向自贸试验区各片区下放或委托实施一批省、市级管理权限。探索建立集中统一的综合执法体系,出台《广东自贸试验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案》,试行“一支队伍管执法”。
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围绕打造“一带一路”重要的国际贸易门户、对外投资窗口、现代物流枢纽和金融服务中心目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联盟等“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实施。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贸园区合作机制,积极推进与伊朗格什姆自贸园区的合作。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投资贸易往来,组建航运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与印尼工商会、马中商会等东南亚商协会组织合作在自贸试验区建设“引进来、走出去”平台。
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探索对港澳更深度开放。在CEPA框架下,研究提出进一步放宽港澳投资者准入门槛和条件的具体举措。加快合作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粤港深度合作区规划建设,推进南沙粤港澳青年创业工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港澳青年创业平台建设,与澳门联手打造中国—拉美国家经贸合作平台,争取中国和拉美国家企业家理事会地方联络办公室落户横琴。举办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博览会”。研究制订与港澳市场经营行为差异化责任豁免目录,扩大“一张证书深港直通”品种和范围,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横琴和澳门共享旅游资源等重点工作,探索建设与港澳联动发展的离岸贸易中心。
培育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南沙港铁路、广中江高速、前海自贸新城、横琴金海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金融业集聚发展,推动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以碳排放权为首个交易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前海国际保险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国际航运发展,加快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国际汽车物流枢纽、千万吨级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重型装备成套供应和高铁“走出去”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打造航运基金、航运保险、航运金融等服务平台。打造“横琴国际旅游岛”,推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举办自贸试验区CEO圆桌论坛,大力建设总部经济聚集区。
(六)深化商务领域改革,释放发展空间活力。
深化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出台《广东省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做好宣贯和落实工作。支持和指导广州市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做好复制推广。抓好国家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支持和指导广州市做好试点工作。推进广东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构建良好的商务诚信环境。
深化涉外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总结广东自贸试验区和CEPA备案的经验做法,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在自贸试验区和CEPA项下,探索和推动监督检查、经营信息报告和经营者集中申报等制度实施。探索和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贯彻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试行办法,完善国家安全审查范围,引导外商投资有序发展,建立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落实《广东省境外投资管理实施细则》,简化境外投资备案管理程序。
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跟进落实《广东省促进全省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广东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实施意见》,鼓励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和联动发展,推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推动符合条件的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为综合保税区。加快在条件成熟的开发区复制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经验。总结经济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模式和制度创新措施,加快复制推广。
深化商务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推进简政放权工作要求,继续精简审批事项,对涉及中央事权事项争取国家先行先试,衔接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对应事项;加强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动态管理,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后续协调;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提高行政审批便利化水平。
(七)加快推进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调整,促进内贸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
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强化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和平台建设,减少供求中间渠道,提高供给效率。推动出台《广东省电子商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促进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制定实施《广东省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引导传统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积极运用电子商务,探索建立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落实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开展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基地)、示范企业创建;鼓励各地和大型龙头电商平台合作,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
提高市场流通效率。以托盘标准化及其循环共用为切入点,深入推进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强物流设施设备、信息平台和服务规范标准化体系建设。总结推广广州、东莞城市共同配送试点经验,推动物流配送经营创新模式及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完善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加快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促进商贸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物流配送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
促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专业市场和市场集群升级改造,研究制定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政策措施,支持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鼓励商品交易市场商业模式创新和信息化应用,拓展商品展示营销、研发设计、品牌孵化、检测回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商务服务等功能。推动出台《广东省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交易行为。
完善城乡一体化现代流通网络。加强商业网点规划与城乡规划的衔接,促进大型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加快构建农产品、工业品双向畅通的流通网络。编制并组织实施《广东省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6-2020年)》,制订政府鼓励的流通设施目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不同层级的商贸城市、商业中心群、大型购物中心和城市商业功能街区,促进消费集聚。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我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商务综合执法,开展商务行政执法试点。抓好市场监管机制建设,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规范零供交易关系。深入推进中药材、肉菜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推动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广东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规范商业保理行业发展。完善拍卖典当企业年审制度,防范行业系统风险。制定出台应急生活品管理目录,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体系,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深入推进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工作。加大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普法宣传力度,指导和协调企业做好经营者集中申报工作。推进反垄断工作数据库建设,探索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协调参与我省企业经营者集中案件调查审理,提升人员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案件调查审理、监督执行的实际操作经验。组织开展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活动,帮助解决企业申报经营者集中的困难和问题。
(八)推进口岸通关模式创新,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深化口岸通关改革创新。总结推广试点成功经验,在全省口岸协调推进“三互”大通关改革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升口岸通关效能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广东电子口岸建设步伐,加强与驻粤口岸查验单位、重点口岸运营单位各系统的对接,逐步建立全省口岸通关管理、营运等数据交换共享机制。继续深化口岸开放审批、验收和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口岸开放后续监督管理。积极配合中央编办、国家口岸办推进开展口岸查验机制创新和口岸部门综合执法试点。
加大重点口岸开放建设与资源整合力度。重点推进白云国际机场二期、深圳莲塘陆路口岸、东莞石龙铁路口岸等项目建设,支持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等沿海重点港口口岸规划建设大型专业化码头泊位,整合优化现有口岸专业化码头泊位,加强专业化配套建设和查验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各地通过改造、搬迁、合并等方式推进码头基础设施完善升级,促进口岸合理布局和资源优化配置。在珠海启动港口口岸资源整合优化试点,推进相邻对外开放港区、码头整合纳入珠海港;推进佛山、江门、湛江等地二类口岸清理整合。
深化粤港澳口岸合作及区域通关协作。加快推进青茂口岸、莲塘口岸等创新查验模式的实施,完成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便利化通关设置,总结中山神湾游艇码头与澳门点对点开放运作等经验,提升粤港澳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扎实推动泛珠三角口岸合作,支持驻粤关检部门推进泛珠区域口岸通关一体化建设;深化与广西、海南、福建等地港口企业及口岸通关合作,务实推进在共同腹地共建“无水港”;支持广州、深圳、东莞加强与内蒙古、新疆等沿边地区开展口岸通关协作,提升“中欧班列”运作水平。
(九)加强和改善党建工作,为商务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突出抓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宣传,用新理念、新思想指导工作,更好推动商务事业发展。按照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推动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确保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
大力抓好党建工作。树牢“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意识,认真落实党建责任清单,强化“一岗双责”,严格组织生活,提高“三会一课”质量,积极创新机关党建的载体和形式。在进一步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抓好融合式机关党建工作,切实转变观念、坚持精心谋划、加强统筹协调,突出抓好目标融合、规划融合、力量融合、品牌融合和机制融合,切实推进增创商务发展新优势。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突出抓好党风廉政主体责任清单的落实,建立定期分析、定期对照检查、定期汇报的机制,把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构建全方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我省实施办法,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继续深入抓好整改落实,推动反“四风”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加强党建带群团工作。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生命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积极作为、敢于作为,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此外,要根据省政府和商务部的部署要求,对照《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商务发展实际,抓紧编制实施《广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春节刚过,我还要强调一下,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也必须管安全,要切实履行“管安全”职责,抓好商务领域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