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官方微信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活动

学习先进,提升法律服务 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全省商务法律服务月湛江专场活动成功举行

来源:广东省商务厅      发布时间:2020-09-27 17:02:41 

  9月24-25日,全省商务法律服务月湛江专场活动成功举行。活动由省商务厅、省司法厅联合主办,湛江市商务局、湛江市司法局联合承办,内容包括举办涉外法律专题培训、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座谈会、组织涉外律师上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和开展合规体检等。湛江市商务局、司法局负责人表示,湛江迎来新一轮振兴发展,对涉外法律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将充分利用此次商务法律服务月活动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地市的先进经验,补齐涉外法律服务短板,助推湛江外经贸高质量发展。


涉外法律服务专题培训


图片1.png


  9月24日下午,湛江专场活动之“涉外法律专题培训”在湛江花园酒店举行。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韦丹、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谭征、湛江市商务局副局长李颖出席活动并致辞,省、市商务、司法部门相关负责人、湛江市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省涉外经贸法律服务律师团、湛江市律师协会以及有关商协会、企业代表近100人参加活动。

  韦丹指出,湛江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积极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发展,构建商务部门、司法行政部门、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外经贸企业有机联动的法律服务模式。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商务部门、司法行政部门要协调联动,及时共享信息,统筹利用资源;二是我省涉外律师要积极参与、主动担当,在服务过程中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三是我省企业要充分用好政府部门搭建的平台。

  谭征表示,省司法厅和省商务厅共同组建涉外律师团,并在全省联合开展商务法律服务月活动,既是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也是为律师与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重视涉外法律服务发展,充分发挥涉外律师人才职能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工作供需对接;三是要进一步加大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力度。


图片2.png


  李颖指出,湛江传统外贸企业规模小,涉外经贸纠纷应对能力不高;近年来走进东盟企业发展较快,对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多;随着巴斯夫等外资大项目落地、以及全面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如何加快涉外法律服务发展、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急需研究的一项课题。她表示,下来将充分利用商务法律服务月等平台,密切与司法部门合作,积极向先进地区学习好经验好做法,逐步提升本地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助力湛江打造对外开放发展的新高地。


图片3.png图片4.png


  活动邀请省涉外经贸法律服务律师团团长、广东星辰(前海)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方作《国际贸易法律风险防范及救济》专题培训,邀请广东星辰(前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黄全来作《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法律风险规避》专题律培训。


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座谈


  9月25日上午,湛江专场活动之“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座谈会”在湛江花园酒店举行。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谭征、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韦丹、湛江市司法局局长颜战克出席会议,省、市商务、司法部门相关负责人、涉外律师及外经贸企业代表近40人参加活动。


图片5.png


  颜战克表示,湛江将迎来新一轮振兴发展,对律师行业发展是一个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此次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座谈会为契机,狠抓机遇,补齐短板,积极服务湛江外经贸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交流环节首先听取企业意见建议,便于律师了解掌握具体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围绕企业提出的合同纠纷、争议解决、知识产权维权、政策支持等问题,省、市相关部门及涉外律师给予一一回应。与会律师表示,企业踊跃发言说明湛江市场对涉外法律服务是有需求的,下来要贴近企业才能服务好企业,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搭建更多有效对接的平台。此外,与会代表就如何培养本地涉外法律服务队伍进行了深入交流,建议对非珠三角地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加大省市资源整合,发挥省涉外律师团的带头示范作用,加强帮扶力度。


主动开展企业合规体检


  9月25日下午,韦丹二级巡视员率陈方、黄全来律师以及湛江市律师协会会长李峰等,到广东鸿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和开展合规体检。通过面对面交流,律师们更加深入了解企业海外经营管理情况,企业也进一步了解我省涉外律师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内容和渠道。


图片6.png图片7.png


  针对常规性贸易纠纷,例如进口原材料的质量、数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拖欠出口货物的货款等问题,涉外律师建议企业在贸易合同中设置合理的交易流程、货物交付及货款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以最大程度地防范风险。针对企业关注如何获取投资目的国法律制度等信息,涉外律师建议多查询政府部门官方网站,也可联系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提供。针对企业国际贸易签订合同条款中选择适用法律的问题,涉外律师建议在准据法和争议解决方式谈判中,优先选择适用中国法,且在中国进行争议解决;如果做不到,可以考虑在准据法问题上坚持适用中国法。